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细胞程序性坏死方式,细胞焦亡广泛参与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有研究表明,很多化疗药物和无机纳米颗粒可以诱导不可控的细胞焦亡,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和生物安全隐患。
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团队基于课题组发展的pH超敏感(ultra-pH-sensitive, UPS)纳米技术平台,建立了一系列不同pH转变点(pHt 5.0–7.0)的纳米药物(ANPS),将活性氧精准靶向递送至特定阶段的内吞细胞器,并揭示内吞体成熟过程对活性氧(ROS)应激所诱导的信号通路及细胞杀伤效应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Nanotechnology》杂志,论文标题为“Apyroptosis nanotuner for cancer therapy”。
研究人员发现细胞内吞成熟过程能够时空操控纳米药物诱导的细胞死亡信号通路及细胞杀伤效应,并系统阐明了早期内吞体靶向的活性氧通过特异性激活内吞体膜上的磷脂酶C信号通路和下游的Caspase3/GSDME(半胱氨酸蛋白酶3/Gasdermin蛋白E)信号通路,触发高效的肿瘤细胞焦亡;靶向递送至晚期内吞体和溶酶体阶段的活性氧则通过经典的溶酶体膜渗透性增加,引起低效率的细胞凋亡模式。研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验证了通过内吞体成熟过程调控细胞死亡模式和杀伤效应的焦亡纳米调控器的普适性。研究显示,相对于晚期内吞体和溶酶体靶向的纳米颗粒,早期内吞体靶向的纳米粒在体外和体内的抑瘤效果分别能提升40倍和20倍,在多种皮下/原位肿瘤模型上实现了安全高效的治疗目标。
该项研究为基于细胞焦亡纳米药物的合理设计并为内吞体信号通路的精准靶向递送策略奠定基础。
-leyu体育